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特别报道|我的突破你的成果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特别报道|我的突破 你的成果
中关村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创新符号。
作为北京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运营发展10年来,累计培育省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400余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蕞初一公里”和“蕞后一公里”。
在这里,科创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断上演着“我的突破,你的成果”的故事。
2024年6月拍摄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双子楼”。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供图
“园区年度科技创新奖获奖企业是——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近日,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企业家联谊会暨第四届“村晚”上,易度总经理史文宝登台领奖。
去年,依托河北医科大学头部医院开放的手术机器人应用场景,易度将脑血管造影手术机器人首次应用在河北。
今年1月,迭代后的脑血管介入手术辅助操作系统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复。目前,脑血管造影手术机器人二代样机已经从位于北京的研发实验室,运进了位于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的易度生产车间,预计年内实现量产。
创新加速度的背后,有着强大科研团队支撑。
易度董事长、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李佑祥,是国内神经介入领域的顶尖专家。2018年,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原型机。但在落地转化时,项目遇到了困难。
医疗项目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研发团队考察了多个城市,都洽谈未果。
“培育未来产业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性和长远眼光。”保定高新区有关领导得知相关情况后,主动向李佑祥团队发出邀请。
双方一拍即合,只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易度就实现了拎包入驻。
创新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款机器人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传统的脑血管造影手术,医生需要在X射线环境中穿着沉重的铅衣进行操作。这样的重负下,如果一天做3-5台手术,医生常常会累到虚脱。
制造一款手术机器人,让医生在手术室外远程控制导管、导丝进行手术,是研发团队的初衷。
2月18日上午11时,在易度生产车间,技术负责人贾子轩正在调试脑血管造影手术机器人二代样机。
只见他操作手柄,手术机器人伸出导管、导丝,精准进入模拟的人体脑动脉血管各个分支……
“经过迭代,机器人手术精准度从原来的厘米级,提高到0.1毫米,还衍生出3类12款新产品,推动脑血管介入手术从模拟人手到超越人手的发展。”贾子轩介绍。
截至目前,在北京朝阳医院、河北医大一院、山西人民医院等医院,这款机器人先后完成260多例手术,手术成功率百分之百。
公司成立近7年来,史文宝多次往返北京与保定两地,沟通推动机器人产品的落地转化。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澎湃动能。
“北京和河北越来越近了,以前坐高铁去北京需要1个小时,现在30多分钟就能到,时间成本更低了,沟通越来越顺畅。我也通过易度机器人的迭代升级,不断实现人生的价值。”史文宝说。
2月18日,保定诺未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进行干细胞样本菌检取样。河北日报记者 潘文静摄
细胞与基因技术,正在推动全球生物制药行业新一轮发展变革。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有这样一家企业,拥有国际领先的亚全能干细胞国际PCT专利技术。
2月18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保定诺未科技有限公司一探究竟。穿过走廊,就是一间面积近800平方米的细胞制备车间。在万级洁净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干细胞的形态与长势。
“小小的干细胞,可有着大用处。”公司技术负责人年聚会说。
年聚会介绍,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200多种人体细胞中,有一种细胞具有“百变”能力,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它就是亚全能干细胞。它的研究和应用,为疑难杂症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在细胞制备车间隔壁,便是细胞冻存室。室内有好几个一米多高的银色液氮罐。这些液氮罐具有上百万份干细胞样本的存储能力。利用液氮存储系统,干细胞样本在液面上维持零下196摄氏度存储,不受停断电等外力因素影响,处于安全稳定的休眠状态。
“保定诺未科技利用细胞与基因技术,开展抗肿瘤细胞新药研发及亚全能干细胞技术服务,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年聚会说。
保定诺未科技的研发团队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知名院校,专业涵盖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免疫学、肿瘤分子生物学等领域。
自2018年成立以来,公司实现快速发展,目前拥有知识产权26项,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获批承建河北省抗肿瘤免疫细胞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平台,2024年营业收入近5000万元。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创新环境赋能成长。
“我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企业,快速成长为行业知名企业,除了技术研发做支撑,也得益于好的创新土壤。”保定诺未科技总经理孙志娟说,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产业发展有空间,科技转化有平台,人才服务有保障,让产学研对接充分释放了活力。
让孙志娟难忘的是,2021年参加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保定诺未科技凭借将TCM细胞作为有效成分用于新一代抗肝癌记忆性免疫细胞项目,以99.9分的高分摘得总决赛桂冠,刷新了大赛蕞高分,一下子打响了知名度。
“从‘双创’大赛辅导到创新平台申报对接,再到项目落地转化,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就像‘娘家人’,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孙志娟说。
如今,保定诺未科技利用TCM免疫细胞技术自主研发的Ⅰ类生物新药进入Ⅰ期临床试验阶段。未来,抗癌细胞新药上市后,预计公司年产值可达百亿元。
2月18日,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在调试脑血管造影手术机器人。河北日报记者 潘文静摄
2月18日上午9时30分,“中关村·周二沙龙”准时开始。
这是一个线上沙龙,也是资源对接会。参加人员有3家智能制造企业,以及全国各地的中关村信息谷园区。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招商服务部专员郭丽密切关注着企业的发言。
首先发言的是一家广州企业的负责人,他路演的是移动机器人与数智化系统产业化项目,重点介绍了项目特色亮点、应用场景及需求信息。
“我们可以提供轨道交通列车运维机器人本体方案与定制,为客户提供动车、地铁、货车专用巡检与清洁机器人……对于园区的需求是,希望有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或者有产业基金支持。”
机器人产业是新兴产业的竞逐赛道。发言刚结束,多家园区就发出了邀请。
“我看资料里写着企业和保定企业有产业协作,这是非常好的合作基础。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可以为您提供……”郭丽积极对接。
随后发言的两家企业,先后路演了高端装备制造超快激光技术解决方案和智能床面清洁机器人项目。
依托中关村信息谷总部资源,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持续参加“中关村·周二沙龙”活动,打造产业招商品牌。
“去年,我们通过沙龙活动,对接产业项目140余个,其中生命医疗健康产业项目15个、新能源及电力装备制造项目65个。”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曙光介绍。
“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是多家受访企业提到的,吸引他们入驻、让创新“候鸟”变成“留鸟”的重要原因。
在这里,不只有沙龙对接活动。作为北京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依托中关村丰富的创新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推动京保两地产业、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的高效互动与合作。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企业引进来,更要培育本地‘金种子’企业。”张曙光说。
截至目前,创新中心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3家,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3个,吸引创新创业人才3000多名。园区基本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电力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微集群。
2024年年底,创新中心与保定高新区续约,开启了下一个十年的合作。
“未来十年,我们将进一步汇集优质创新资源,用服务‘含新量’提升企业发展‘含金量’。”张曙光说。(河北日报记者 潘文静)
下一篇: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特别报道|种好河北“菜园子”,装满京津“菜篮子”
回放|河北省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2024-04-08 10:02:38
直播结束丨杏花映长城·杏韵金山岭——金山岭长城第十二届杏花节
2024-04-05 09:15:40
图解“数字京津冀”丨幸福感具象化了!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
|“千企雄安行”2025年开门红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闻热线广告热线新闻投诉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邮箱:
河北日报广告热线(刊登声明)燕赵都市报广告热线
版权声明:本文由保定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