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碧水再生水厂助力“双碳”目标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北京通州碧水再生水厂助力“双碳”目标与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5-03-06 09:35
2024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全国首批《污水处理
城市副中心中国水环境集团碧水再生水厂凭借其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与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显著成效,成功入选“技术管理协同创新类标杆厂”。这是继该项目登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再次获得国家级认可,为我国污水处理行业
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副中心样本”。
碧水再生水厂是国内首例采用“原地不停产改扩建”模式的下沉式再生水厂,其核心技术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由中国水环境集团自主研发。通过将18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设施全地下化布局,项目彻底解决了传统污水厂臭气、噪声等邻避问题,节约土地资源2/3,释放地上空间7万余平方米,打造出集人工湿地、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地下水厂+地上公园”生态综合体。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东部地区规模蕞大的再生水厂,碧水项目服务人口近70万,覆盖通州建成区84%的生活污水处理任务,出水水质达地表水Ⅳ类标准。每年生产的6500万吨高品质再生水,100%回用于环球影城、行政办公区、玉带河生态补水等领域,相当于为北京市节约了一个中型水库的水量。
碧水再生水厂的实践,正是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缩影。2022年,《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再生水源热泵替代传统能源;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启动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遴选,计划到2025年建成100座标杆厂,全面提升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在节能降碳方面,碧水再生水厂项目集成应用智能曝气控制、水源热泵等多项技术,每年减少
超1万吨。其中,水源热泵系统提取再生水中的热能,为周边建筑提供稳定供冷供暖服务,形成“水资源循环利用+绿色能源供给”新模式。中国水环境集团贵阳南明河项目应用该系统技术入选《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
“污水是城市第二水源,更是绿色发展的战略资源。”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表示,碧水项目通过技术与管理双创新,实现了水资源、土地资源、绿色能源的100%利用,为破解超大城市水安全与生态空间矛盾提供了系统方案。未来,企业将深化中德环境技术创新中心等国际合作,助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高标准建设。
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正以碧水项目为样板,加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文旅体商”融合发展。北运河滨水岸线提升、水景演艺等工程陆续启动,推动水岸经济与生态价值协同释放。
随着《北京市全面打赢城乡水环境治理歼灭战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深入实施,2025年,北京全市将新建再生水厂10座,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更强动能。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
北京市密云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密云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关于对《北京市密云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的公告
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元丰: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实现碳中和
《北京市海淀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北京市《顺义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公开征集意见
提案摘编|北京市工商联:稳步推进北京率先实现碳中和
全国人大代表韩峰:加快推动CO₂化工利用技术发
车企暂时逃过百亿罚款!欧盟拟放宽汽车碳排放
全国人大代表胡成中: 明确绿色低碳路线%碳信用抵消比例,或成全球蕞大
热烈庆祝!金诺碳投助力四个海上风电CCER项目成
山东碳排放交易量占全国1/4 重点在能源、工业、
单位能耗降低:3%左右 探索“点绿成金”发展方
华南所(应急所)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成
曹仁贤代表:开展多层次碳市场区域合作 与周边
北京通州碧水再生水厂助力“双碳”目标与城市
江苏淮安市积极推进盐化工产品碳标识认证试点
谈到“双碳”,总书记曾说过这样一个比
一图读懂丨湖北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
全球首个海洋碳中和标准提案项目《海洋
CCTV焦点访谈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晒
【政策解读】绛县碳达峰实施方案
诸大建:循环经济助推净零碳城市,要和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
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版权声明:本文由保定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