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两大园区十大基地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全面启动
白洋淀的高跷在上海世博会大放异彩,国内知名汽车企业加盟狼牙山“登山节”,文化标志性建筑“关汉卿大剧院”开工,“两大园区”、“十大基地”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全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喜事不断、大事连连。
市委、市政府邀请参与《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等红色经典影视创作的部分艺术家聚首古城,为保定影视精品创作助力。展示保定文化底蕴和当代建设者风采的影视剧作品,已成为保定文化建设中又一束艳丽奇葩。今年市委宣传部和著名作家苏叔阳就电视剧《直隶风云》的剧本创作签订协议,该剧将是一部反映中国近代史、展示保定直隶文化的巨制。
将文化融入旅游,为旅游发展注入原动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保定拥有A级以上景区(点)已达30处。大型历史歌舞剧《印象野三坡》,填补了我省旅游文化的空白,成为河北的文化名片。今年景区以野三坡百里峡为依托,将《印象野三坡》的门票和百里峡景区的门票结合起来实行套票,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打造了一个稳定而庞大的客源市场。
在白洋淀、狼牙山、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围绕红色主题,高品质、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元素互促互生,为保定全力打造的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白洋淀的高跷在上海世博会大放异彩,国内知名汽车企业加盟了狼牙山“登山节”。目前,该市已培育出“跟着老电影到保定旅行”等11条旅游精品线路,拥有以中国保定敬老健身节为代表的15个旅游节庆活动。
促进文化与传统产业的互融、互动,是保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被列入“文化名城建设20项重点工作”的“保定文化系列丛书”中的《纺织之乡高阳》已经出版。 “千年药都”安国开始扩建始建于宋代的药王庙,与同步新建的药王庙文化广场、中药文化一条街构建“药王庙文化景区”,项目规划占地150亩,总投资30亿元。“中国雕刻之乡”曲阳的雕刻文化园项目总投资12亿元,被文化部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聚集文化资源要素,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布局、集约化发展。位于保定“东湖新区”、被定为保定唯一标志性建筑的关汉卿大剧院破土动工。这个全省投资蕞大的综合性大剧院(总投资约5.8亿元),主要建筑为约1500座的大剧院、博物馆、文化名人苑和包含9个放映厅的影城;有“冠军摇篮”美誉的保定,正在筹建预计投资147亿元的体育产业园区,园区集“培训、比赛、会展、研发、健身、娱乐”于一体。目前,正在积极国内外多个知名企业集团洽谈投资事宜。
这是保定按照“大资源、大手笔、大市场、大发展”的理念,正在实施的“两大园区”、“十大基地”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即以大水系建设为契机,以东、西湖为依托,启动实施“两大产业园区”(以动漫、演艺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园区和以训练、健身、竞赛、体育产品经营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园区)。大力推进“十大文化产业基地”(曲阳石雕、定瓷、安新苇编、易县易水砚、顺平桃木雕等)建设。
抢占文化朝阳产业的高端。在保定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下,2007年,保定动漫产业园诞生,保定动漫产业自此走上集群化发展道路,如今已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园区动漫企业制作的大型动画电影《麋鹿王》获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并获国庆60周年献礼影片等多项国际、国内政府大奖;104集电影剧《豆丁的快乐日记》获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在央视热播。保定动漫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5家,实际入驻规模上已占据全省的头把交椅。
位于保定的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本科院校和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专科院校均开设了动漫专业,每年动漫相关专业毕业生近千人,成为动漫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主要力量。保定大学生以“创意生活、低碳保定”为主题的300多幅作品入选“第三届海峡两岸创意(动漫)设计作品巡回展。
市属艺术剧院组织文艺工作者每年送戏下乡2000余场这是保定市文化惠民的硬任务。全市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79个;建成市、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乡镇及村基层服务点75个,每年免费向农民工发放1000余张信息资源共享卡;全市有业余文艺演出队24个,民间艺术团队226个,书社、画院、音、舞、美、票友协会等5000余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578个。企业文化、广场文化、假日文化、农村文化丰富多彩,社区艺术节、彩色周末、古城戏剧节、空竹艺术节、老年健身节等系列活动已经成为全市文化活动品牌。
创意、创新、创业的文化建设,已成为保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涵,“软实力”生意盎然。
版权声明:本文由保定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