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改革丨高新区实施“四项行动”引领园区科技创新
高新区实施“四项行动”引领园区科技创新
保定市高新区按照市委书记党晓龙同志提出的六个“勇立潮头”要求,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唱响“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主旋律,谋划实施“四项行动”,在产学研一体化、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唱响二次创业,确保高新区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走在全市前列。
一是实施重点平台赋能主导产业行动。推进保定数字能源实验室、北大-中创宽禁带半导体联合实验室两个重点特色平台建设,以前沿技术研究引领产业发展。与华电、华为、阿里共建数字能源实验室,计划5年投入建设资金1亿元,推动新能源电力产业跨界创新,加快能源电力产业与云大物智移链等新兴技术的融合,构建“能源清洁化、终端电气化、用能数字化”的新型电力系统微电网开放场景,布局数字电网、智慧综合能源等千亿级产业新赛道,形成产业场景、科研平台、科技人才、科技企业相互成就的良好科创生态。积极谋划在“国字号”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工程上取得进展,力争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制订国际和国家标准、国家级首台套装备研发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二是实施产学研深化融合行动。发挥驻保高校技术与人才资源优势,使用好保定国家大学科技园金字招牌,鼓励科技企业与驻保高校共建科研平台,通过项目合作实现企业与高校的强耦合,消除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之间的壁垒,畅通先进科研成果落地保定的产业化路径。推动三臧生物与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建的研究院发挥作用,加速先进细胞技术成果由河大协助转化落地,双方共同申报博士后工作站,共享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引导企业与高校合作创建产业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利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科研平台全覆盖。
三是实施创新主体提质增量行动。明确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启动“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专项计划”,打造“科小—高企—瞪羚—独角兽—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路径。鼓励重点企业与重点高校联合申报、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国内外行业标准,在各自细分领域发出保定声音。诺未科技、金锁安防加快申报院士重点合作单位,构建集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一体的人才合作平台,加快建设创新英才汇聚的“强磁场”。年内培育1家以上科技型领军企业,2家以上企业纳入后备库培养,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0家以上。同时抓住高新区获批国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契机,科学设置入统指标和权重,将484家高企、571家国科小纳入系统,实现对创新主体的精准画像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四是实施创新生态优化升级行动。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以及高校院所技术转移中心在高新区转化落地的成果,发布高新区首批“揭榜挂帅”榜单,年内安排预算800万,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对接。制订孵化载体绩效评价办法,引导孵化载体提档升级,对完成评价指标的孵化载体给予每年不超过80万元的资金奖励。鼓励建设银行、河北银行、保定银行等加大对科技企业金融支持,在“科创贷”、“专精特新贷”的基础上,针对科技企业特点开发新产品。引入中关村天使投资协会、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投融资联盟等京津优质天使投资人、团队,投资高新区科技企业,建设一流园区,为推动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贡献高新区科创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保定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