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新亮点·京津冀协同发展丨感受协同发展的持续动力——夜色中京津冀三地生产一线见闻
入夜,凉凉的海风给码头上忙碌的工人带来一丝惬意。走进夜色中的京津冀海上门户天津港,灯火通明中,一艘货轮缓缓靠岸,装有平行进口车的集装箱正在卸船。这些平行进口车第二天一早将运到恭天供应链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在港区指定的保税仓库。
这是5月27日晚拍摄的天津港一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韩喜龙摄)午夜时分,天津港第四港埠有限公司码头上,“联合皇冠”轮正在进行接卸作业。这艘大型散装船装载的17万吨铁矿石,大部分将通过海铁联运送往河北。
华灯初上,河北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内依然热闹。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位于河北省保定高新区,是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2015年启动以来,这里瞄准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医疗等新兴产业,相继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探索出“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协同发展路径,聚焦打造产业协同新地标,不断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强化服务,着力构筑“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
6月10日,夜晚的保定迈卓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组装制氧机。新华社记者 赵鸿宇 摄“订单已经排到一个月以后了,现在工人每天都在加班加点生产,目前国内的订单量是往年的5倍。”公司总经理石宝珠说,依托中心优越的创新发展环境,企业年生产能力达50万台,产品覆盖医用、家用、工业等多个领域,广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夜幕来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四层出发大厅,不同功能、强度的灯光从顶端倾泻而下,光影交织、流动、倒映在水晶般的地面上,充满科技魔幻的现代感。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基础工程,投运四年来,大兴机场正在成为一座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的全球四型机场标杆。自开航以来,大兴机场共计保障进出港航班59万架次,共承运旅客近7000万人次。截至6月13日,大兴机场今年累计执行进出港航班12万余架次,累计保障旅客1527万余人次,生产运行持续恢复、整体向好。
6月15日晚,旅客在大兴机场值机柜台办理值机。新华社发晚上12点,机场运行中心一层值班大厅依然人头攒动。149个蜂巢式席位,供空管、航空公司、消防、急救等44家单位协同办公。席位前方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航班相关数据实时更新。
版权声明:本文由保定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