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1245亿元!保定将打造全国数字文物文化产业园区
5月17日,《河北日报》第六版刊登了《发展5个现代化生产服务业产业链》的文章,解读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文章中指出,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培育一批知名互联网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创意、设计服务、数字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应用服务,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手机报等新型媒体,不断优化数字产品供应量,加快推进中关村(保定)数字文物文化产业园建设。为了让市民了解该项目情况,近日记者走进河北恒东文化发展集团。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支持文化产业发展。2014年11月15日,河北恒东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莲池区成立,全面负责中关村(保定)数字文物文化产业园的投资、建设、招商、运营等工作。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力量影响着生产生活,成为推动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新技术对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很多传统业态转型升级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业态,诞生了数字文化产业。
数字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呈现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有利于培育新供给、促进新消费,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园位于莲池区,北临东风东路、西临东三环、东临京港澳高速。规划总占地1809亩,总建筑面积285万㎡,总投资124.5亿元。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周期2018-2020年,投资67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数字艺术博物馆、潘家园OTO交易中心、文物数字化基地、北大高标准九年一贯制学校、创意人才社区、数字雕塑公园、数字文化长廊等;二期建设周期2020-2023年,投资57.5亿元,建设内容包括社科院文博人才实习培训基地、文物鉴定修复基地、商务配套与金融中心、高端企业总部中心及创意人才社区。
项目以文物数字化为契入点,是集文物巡展、鉴定、修复、拍卖、交易、文创产品研发、文物衍生品设计、文博教育培训、文物旅游、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和科技服务等为一体的全国数字文物全产业链园区。
园区总体定位为“四大基地”和“一个中心”,即数字文物制作展示基地、文化创意研发孵化基地、创新人才培训教育基地、特色文化休闲旅游基地和承接京津外溢的专业总部经济中心。
2015年以来,项目相继被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省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市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项目。
2017年12月,由保定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网信办主办的“全媒体看保定文化大型评选活动”中,产业园项目被评为“保定市十佳文化创意项目”。
2018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动中关村(保定)数字文物文化产业园建设。
项目一是可引进一批京津等地的企业单位、超前技术和新兴业态入驻保定,搭建起紧密衔接京津、更好服务雄安的渠道和桥梁;
二是能够提高我市文化生活质量和城市品位,成为讲好保定故事、扩大保定影响的“新名片”和了解保定的“新窗口”,使保定成为京津冀地区新的周末旅游集散地和数字创意产业的引领者;
三是满足市民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文化消费,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是可提高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有效优化我市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产业提档升级;
六是可有效落实我市“十三五”规划中的“文化+”战略,带动休闲旅游、网络信息技术、传媒设计、文体教育、商贸金融、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保定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