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抱阳山再访华严寺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抱阳山景区位于保定满城城西,距满城汉墓3公里处,属太行山东麓的余脉。抱阳山北峰为主峰,海拔316米,占地约8平方公里,自主峰两翼向西南和东南延伸,呈环山抱阳之势,故名抱阳山。
抱阳山因南山谷内“气暖山无雪,天寒树未秋”,草木葱郁,花香四溢,故又名“花阳山”。抱阳山,山势雄伟,景色绮丽,为一方灵秀。1998年,抱阳山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抱阳山又因山势奇伟,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和官绅显贵登临游览,留下了大量的诗词题咏。元代学士刘因曾题诗曰:“下瞰悬崖老木稠,轻风毛发散凉秋。苍苔白石梦初觉,霎月疏云山欲流。”元代学士郝经曾题诗曰:“屏颜苍玉抱幽村,突兀双龙窟宅尊。回首万山东尽处,冷烟平远半乾坤。”
抱阳山名胜古迹繁多,寺院踪迹遍布。山腰有隋代宝教院,唐代重修并改名圣教寺,唐开元年间建定惠寺,宋代建继志庵、抱阳山南轩,元代建万寿寺,明代建华严庵、朝阳庵,清代建娘娘宫、龙王殿。解放后建筑破坏无存,只剩宋朝到清朝重建、祈雨、游记等十几块碑刻。如今,岩壁上可以看到还镶嵌着两块明代诗碑,均为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时任保定郡守屠侨所写。
华严寺,原名华严庵,历来是抱阳山佛教的法脉圣地。华严庵作为抱阳山的寺名在唐宋史料中均可见证。明天启崇祯年间,陕西籍高僧海慧和尚修行于抱阳山,在抱阳籍锦衣卫将军田可久父子的协助下,创盖正殿三间,谈华严经于内,华严寺遂有定址。
寂果和尚继承海慧和尚之法嗣,复建禅室四间,买地十七亩五分。时任满城县僧会负责人的道显和尚见证此事,树碑以记。清康熙五十三年(1712年),佛教信众祝氏、李氏舍与华严庵土地20亩,勒之于石,此石今天仍珍存于华严寺。
就在那一年的秋天,高阳县新科进士王钧游历到抱阳山,他意气风发地玩到傍晚才离开,他留下诗作:“攀荆牵蔓路徘徊,渐入山腰一径开。牛角洞深穿石骨,龙头水细抱平台。上方僧向云中梵,绝顶人从树杪来。我欲临风邀落日,暮钟隔寺漫相催。”诗中也可看出当时钟鼓传法、梵音袅袅的佛教盛况。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住持僧礼通、礼洪重修华严庵。清嘉庆六年(1801年),村中无赖子弟结党霸庙,任意伤败。嘉庆九年,善士田开业、姚裕、刘忠恭等广积布施,重修华严庵。
清光绪九年(1883年),住持僧本泰募十万之资,重修华严庵,时任满城知县的孙万钟为此撰写了文彩卓然的《重修华严庵碑记》:“是庵也,高映郎峰,俯临渝水,盘旋乎九霄之上,缥缈乎千仞之间。其间古树杈,行云缭绕。……峭壁奇峰,悬崖怪石,莫非神功之筑凿,以壮庙貌之观瞻。”
沿抱阳山山路蜿蜒而上,便到了华严寺山门,山门前这棵古树根扎岩壁,生长得郁郁葱葱、亭亭如盖,甚是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沿山石台阶进入山门,豁然开朗,地面是平坦坦的天然石院落,西侧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崖上还有倾斜的千年古柏树。
走入华严寺,登高远眺,眼前是另一番风景。
登顶抱阳山,举目远眺,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风景尽收眼底。
抱阳山云海如梦如幻,寒岚藏奇,美不胜收(视频来自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保定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