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科技育苗助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初春时节,位于通渭县陇阳镇的融通协作扶贫设施蔬菜产业园里生机勃发,忙繁育、整地块、摘草莓……自立春之后,产业园内工人们就开始抢抓农时备春耕。
走进产业园内的组培室里,可以看到,四五个工人正忙着繁育马铃薯脱毒种苗,从培养液的配置、到无菌接种室接种、再到培养室里培育,产业园技术负责人魏晓光全程紧盯,确保种苗繁育的质量。
“组培苗生产的全过程是这样的,底部的是培养液,也叫培养基,我们用的是固体培养基,它里面的成分有马铃薯生长所需要的大量的微量元素。我们经过灌装、灭菌,再到接种室接种,通过茎尖脱毒技术,一个叶子可以繁殖5至6瓶。” 魏晓光告诉记者,他身后是已经繁育了15天左右的种苗,过些时日,这些成熟后的种苗就会下地栽植了。
脱毒马铃薯根系发达、对营养物质以及水分吸收的能力强、适应气候能力强,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被称为增收致富的“金种子”。产业园总负责人李远志说,去年产业园产出了300多万粒马铃薯原原种,600多吨的原种,这些储存在仓内的原原种会出售给县域内的合作社,原种则将以招标的方式进行销售。
忙碌,不止在组培室里。日光温室大棚里,红绿相间,一颗颗草莓格外吸引人,仇变响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草莓。“我们的草莓成熟了,欢迎大家前来摘草莓,这个草莓味道很好吃,半成熟的草莓吃起来也不酸、很甜。” 仇变响是产业园里的工人,据她介绍,大棚里的草莓已经摘了一个多月了。
“从2月初开始,我们产业园内就开始忙起来了,这几天,设施大棚里的草莓成熟,进入采摘期;同时,我们的马铃薯脱毒种苗培育、栽植工作也已经开始了。”李远志介绍,一直以来,产业园在设施农业马铃薯原种培育上下功夫,初步形成马铃薯设施蔬菜产业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产业发展是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通渭县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持续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科技助推、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切实让设施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本文由保定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