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一园区今天五岁啦!入驻企业从11家到375家园区还有新规划!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保定一园区今天五岁啦!入驻企业从11家到375家,园区还有新规划 !
本报记者程功 实习记者谢冬晨 文/图
阅读提示:清晨,保定市蓝鹏测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鹏测控)的负责人张迎魁如往常一样来到了这家位于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园区(以下简称中关村创新基地)内的公司。这已经是蓝鹏测控搬迁到这里的第4年了。搬家4年来,蓝鹏测控的营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张迎魁说,这一切与中关村创新基地是分不开的。
政策、服务、硬件,这些都成为了蓝鹏测控决定搬家的原因。而它所在的中关村创新基地揭牌于四年前的今日。在四年的时间里,中关村创新基地已经为像蓝鹏一样的许多家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发展平台。
在此之前的2015年的4月28日,中关村首个京外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在保定高新区朝阳北大街正式揭牌成立,时至今日,它迎来了自己五周岁的生日。
落地:2015年5月,双子座迎来头部批11家入驻企业
2015年4月,北京人张曙光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保定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那时的他从北京来到保定,正在和老领导扈德辉在内的三位同事筹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保定和中关村的结缘始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和保定市领导的盛情邀请。那时的保定市给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加之国家战略和中关村走出去的发展思路,让这个团队来到了保定,共同推进这家中关村在京外的首个创新中心的建设运营工作。
2015年4月28日,在一场盛大的揭幕仪式后,这家建筑面积达6.2万平方米的双子座建筑正式对外亮相。在揭牌一个月后, 11家企业首批入驻,这其中有近半来自京津地区。
为了吸引企业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上也显得诚意十足:对于初创企业从各方面大力扶持,提供各种符合企业经营生产的硬件设施;对于重点项目进行一事一议。
同时,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始终遵循轻资产、重运营、强服务的运营模式,以引高端、搭平台、建氛围、做示范为运营思路,严格按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科技服务等5大产业定位筛选企业。
发展:五年来,已有375家知名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
五年来,随着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发展,入驻这里的企业也在不断增加。一番大浪淘沙后,今天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吸引到包括中国信通院、海康威视、华凯光子、玄云动力、诺未科技等375家知名企业和机构注册办公(含雨林空间注册企业112家)。据统计,入驻企业累积研发投入超过1亿元,知识产权六百余件,吸引双创人才4000多位。
河北九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五新材料)便是其中的代表。该公司董事长王萌介绍,该公司自2016年成立,便选择入驻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通过创新中心的大力扶持和牵线开始,迅速发展,市场规模、研发实力快速提升,现已经在国内多地布局。
举例来说,通过中关村的平台,我们参加了全国双创周北京主会场,登上了全国的双创舞台,使更多的企业、机构了解我们的技术,从而将九五新材料推广到全国各地,这是在其他地方不可能达到的效果。王萌介绍。
目前,九五新材料依旧是全国唯一拥有四水八硼酸钠生产技术的科技企业。张曙光说,像九五新材料这样的高科技创新企业,中关村还将提供更多扶持政策,助力发展。
而除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外,距其不足3公里的兴业路上,2016年4月28日揭牌的中关村创新基地成为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的三级跳协同发展路径的第二个台阶。
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不同的是,这里由总部研发中心、高端人才服务配套中心和标准化高科技厂房三部分组成。这里吸引了像蓝鹏测控等多家生产型科创企业,在基地厂房内为这个城市创造着无数新机遇。
而在中关村创新基地的一隅,作为河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雨林空间也在2017年正式揭开了面纱。
张曙光介绍,雨林空间依托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完善的企业生态系统,面向成长型小微企业及创业团队,依托开放+独立线上+线下的载体形式,形成以空间为入口,选种+投资+孵化+服务的品牌化管理模式,打造一空间、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完整的创业孵化链。目前已成功孵化培育了30余家省级科小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家科技小巨人企业。
规划:2022年将建成占地约5平方公里的园区
4月24日,记者从高新区管委会获悉,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目前已为近400家科技型企业打造了创新平台,全方位吸引企业入驻。同时,保定高新区也将对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含中关村创新基地)及入驻企业进行政策上的倾斜和多角度扶持,使其为保定做出更多贡献。
记者了解到,目前,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科技和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以保定模式为蓝本的区域合作范本得以成功复制、推广并在全国开花结果,继保定项目成功启动后,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先后与国内近30个城市达成合作。其中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地。
此外,张曙光还介绍,在位于保定市漕河两岸,一片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园区现在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建成后,该园区将成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第三级台阶,吸纳更多科技型企业入驻,为保定打造更多可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保定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