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
强化数字赋能、优化审批流程,沧州、保定等地出台实招硬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沧州市东光县政务服务中心,某项目负责人郑栋瑞告诉工作人员,他想选择一块远离工业区的地块做教育项目,通过智慧选址平台匹配相关数据,郑栋瑞很快就选到了心仪的地块。
沧州东光县衡立高级中学建设项目负责人 郑栋瑞:
智慧选址平台推荐了我们很多的地块,通过对这些地块了解周围配套设施,我们当场就选定了我们适合我们项目的用地,大大缩短了我们的选址时间。
为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选址难、落地慢等问题,沧州市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建成智慧选址系统,集成了政策查询、周边环境展示和审批咨询等内容,让原本需要几个月进行的选址工作在几分钟内就能完成,同时,审批服务部门提前介入,压缩审查时限,实现项目和用地的双向奔赴。
沧州市行政审批局局长、沧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 张强:
通过系统内部数据共享,生成了一张审批清单,归并同类信息和材料,压减了将近40%的审批材料,让数据多跑路,有效提高了为企业服务的效率。
在此基础上,沧州市还积极拓展应用,将全市18个开发区(产业园区)的招商、产业规划、园区现状等信息全部汇集到智慧选址系统招商云图模块,形成可视化精准招商信息,让企业在未到园区前就做到心中有数,让招商部门与企业洽谈更加直观、便利。
保定市北高村城改项目,今年1月22日完成立项核准后,第二天办理了土地开挖和基坑支护许可证,人员和机械就开始进场施工。工程负责人杨伟超告诉记者,这样的速度以前根本不敢想。
以前在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时候,需要完成立项、用地、工规以后才能申报施工许可证办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推动项目建设再提速。保定市行政审批局创新推行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分阶段办理。在完成立项核准后,建设单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按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桩基工程主体工程分阶段申报施工许可,根据申报情况优先施工。改变过去项目全流程审批拿到施工许可证后才能动工建设的传统模式,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生产。同时,结合承诺制+代办制等多项改革,推出了先产后验,在主城区推行跨区通收改革。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项目平均提前开工2个多月,工业项目平均3个多月提前投产,为每个企业平均节约成本10余万元。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100号 邮编:050031
版权声明:本文由保定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