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东U谷 “园中园”合作模式成为保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近日,联东U谷接受了来自河北日报记者李巍的报道,以下为《联东U谷:以高品质服务,带动北京企业转移到河北》的报道(有删减):
在河北满城经济开发区的东南,一块100亩见方的土地上,正在建设联东U谷保定满城国际企业港。这里,是满城经济开发区的“园中园”。联东U谷进满城,基本上实现了“拿地即开工”。这是联东U谷首次落户保定,也是联东集团在全国布局的第146个产业园区。
走进联东U谷保定满城国际企业港,怎么看这里都不像是一个产业园区。容积率低至1.4,绿化率高达25%,花园式环境让人赏心悦目。这里的建筑大多为3层结构,一层生产中试,二层研发组装、或者作为原料半成品仓储,三层办公,每栋楼的建筑面积只有1400至5400平方米不等。
按照协议,联东U谷向满城经济开发区做出了“每亩土地纳税30万元”的承诺。为了完成这一指标,联东U谷把亩均税收分摊到每个企业占用的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上,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若干位。他们对入驻企业的考核标准更高,要求企业每平方米缴税要达到450元/年。如果达不到要求,企业或者改善经营,或者退出。
据了解,去年我省开发区亩均税收为14.6万元,联东U谷的这一指标已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多。要以亩均论英雄,他们必须引入能够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科技型企业。
联东U谷进满城,给满城经济开发区的招商工作带来新气象。开发区工作人员新奇地发现:原来“商”还可以这样“招”。
满城经济开发区经贸招商局副局长曹雷告诉记者,之前开发区的招商,主要是以商招商,借助开发区原有的企业,在其产业链的上下游寻踪觅迹,更多地是依靠人脉资源。而联东U谷的招商,依靠的则是大数据。
据介绍,在联东U构建的大数据招商平台上,可以实现精准的点对点搜索,不仅能查到相关企业近年来的财务状况,还能推断该企业是否有外迁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如果想找出籍贯是保定的企业老板,在这个大数据平台上筛选,跟上百度搜索一样方便。”曹雷说。
联东U谷拥有庞大的专业招商团队,遍布全国各地,与大数据招商系统配合,已经形成“天上一张网、地上一张网”的无缝覆盖招商。
以“每平方米的税收”考核企业,让园区淘汰经营效益不佳的企业,有了市场化的退出机制。而由于在招商方面的精细化,联东U谷在已建成的园区中,因税收指标不达标而清退的企业寥寥无几。
作为产业服务平台,联东U谷通过U谷金融服务、政策申报服务、人才招聘服务及园区配套、文化活动、物业管理等综合产业服务,加速入园企业发展壮大。
刘璐介绍,联东U谷在服务入园企业上,有着自己独有的杀手锏,比如金融服务。
“政府把土地交给联东,联东把招商审核权还给政府,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银行放贷的风险,提高了企业贷款的效率。”刘璐介绍,联东U谷组建了专业的金融服务团队,与40多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智慧金融服务平台,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咨询、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服务。
入驻联东U谷保定满城国际企业港的企业,很多都是“京”字头。记者粗略算了一下,这里大约有30%的企业是从北京转移而来。
作为一家颇具影响力的产业服务平台,联东U谷已在全国70个城市投资运营产业园区319个,引进、服务新兴制造业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超过1.3万家。如今,联东U谷与满城经济开发区的“园中园”合作模式,正在保定开发区建设中复制推广。
“运营模式创新正在成为保定开发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保定市商务局开发区管理处处长沈铭德介绍,近年来,他们组织开发区探索“管委会+公司”园区市场化运营模式,与有经验、高水平的中关村和谷、清华启迪、联东U谷、(北京)谷川联行等园区专业运营机构开展合作建设、合作运营、委托招商。2020年10月以来,全市已有12家开发区与专业园区运营企业或行业龙头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版权声明:本文由保定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